北京商報訊(記者 劉四紅)正值第七個中國品牌日到來之際,北京商報社主辦的“2023深藍媒體智庫年度峰會暨高質量發展與品牌創新大會”5月11日在京召開。本次峰會由北京日報報業集團、中國經濟傳媒協會指導,《中外企業文化》雜志聯合主辦,深藍智庫與北商研究院共同承辦。
作為當天重要環節之一,《中國式ESG:現狀及挑戰》專題報告正式發布,由北京商報社副總編輯韓哲發布解讀。
ESG與“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既是企業挖掘內生動力促進更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本篇報告從ESG的起源、推動產業創新轉型、ESG投資賦能金融市場等三方面呈現ESG的中國式實踐,并從實用性角度提出“國內機構如何打破對ESG的認知局限”“如何做一份相對完善的ESG報告”“誰應該成為ESG的關切方”“中國式的ESG應該是什么樣的”四個問題。
韓哲介紹,ESG在我國的發展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國內機構對ESG所蘊含的企業長期價值的認知有待深化。首先應打破對ESG認知的局限,在整個信息鏈傳遞的過程中,ESG信息的起點是披露,企業可以將交易所和監管方發布的披露規范作為抓手,披露自身客觀和主觀的ESG信息。接著,ESG信息由ESG評級機構進行結構化和整合。最終,ESG信息會到達資源配置者,作為配置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ESG重要議題識別是企業可持續管理的起點,企業可以通過ESG重要性議題識別流程篩選出對其經營有重大影響的議題進行針對性管理。金融機構則可在信貸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中進行廣泛的ESG整合,結合專業的盡責管理,引導資金流向ESG實踐較優的領域。
如何做一份相對完善的ESG報告仍是國內眾多機構思考的問題。對此,韓哲指出,首先還是應完善ESG規章制度:確保數據收集和驗證,確定權責,確保ESG數據的收集、驗證、分析和披露是一致的。
同時,可參考現有ESG標準:以結構化方式披露信息,避免隨意,可建立公司ESG指標體系: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企業在編纂ESG報告時,通常將一級指標設為三個維度,包括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二級指標通常包括溫室氣體排放、污染物、能源資源使用、生物多樣性等環境議題,員工發展、勞動保障、供應鏈管理等社會議題和公司治理、風險管理等治理議題。
要界定ESG報告內容范圍,講清楚具體目標和成效,企業應對基于行業、業務所在地以及其他政策、社會和環境等因素,明確哪些是報告應披露的重要內容。盡可能講清楚企業ESG工作的具體目標和成效,為行業、消費者解決哪些問題,為投資者帶來怎樣的收益。
此外應保證ESG數據質量:可追溯,統一口徑,確保數據指標的完整性;在數據上盡量選擇可以追溯的數據,確保評級機構、投資者等利益相關方,能夠通過公開或原始數據進一步地分析。
作為ESG的關切方,一方面從企業角度來看,可通過實施有效的ESG戰略,提高品牌價值、降低成本、獲得員工和客戶的信任以及避免負面影響;另對身處內環的監管機構來說,可以通過制定標準來提高企業ESG發展的透明度;投資者則可將ESG因素納入投資決策、將ESG舉措納入針對企業的調研問題。這也意味著企業需要通過改善自身的ESG治理水平,從而吸引投資者并獲得融資。
整體來看,ESG問題仍需利益相關方的共同關注和努力。那么,中國式ESG應該是怎樣的?報告指出,對于這一問題,業內核心觀點是“接軌國際準則,體現本土特點”。既參考國際主流ESG準則,也密切關注國內雙碳及ESG相關政策動態等,搭建符合中國國情,具有獨立性、自主性的ESG評價標準、監管體系和行業生態。
“雖然國內尚未形成直接以ESG為命名元素的國家標準,但各個利益相關方已經意識到,ESG標準的建設不應成為監管機構或任何單一集體的責任。希望中國版的ESG評價標準和監管體系能夠早日出臺。”韓哲稱。
本網站所有內容屬北京商報社有限公司,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商報總機:010-64101978 媒體合作:010-64101871
商報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和平里西街21號 郵編:100013 法律顧問:北京市中同律師事務所(010-82011988)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276691 舉報郵箱:bjsb@bbtnews.com.cn
ICP備案編號:京ICP備0800372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45556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112022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