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ntixz"></track>
      <menuitem id="ntixz"></menuitem>
        <output id="ntixz"><track id="ntixz"></track></output>
        <tr id="ntixz"></tr>
          <code id="ntixz"></code>

            1. <mark id="ntixz"></mark>
              <output id="ntixz"><code id="ntixz"></code></output>
              您的位置: 首頁 > 新媒體產品 > 新聞繪本

              北京榜樣·孫曉蘭:20年潛心助學 用愛點亮寒門學子的美麗人生

              出處: 作者: 網編:林琴 2018-11-18

              49-孫曉蘭

              孫曉蘭,女,1949年出生,東城區崇文門東大街居民,2016年度北京榜樣。

              20年前,孫曉蘭第一次見到廣渠門中學宏志班的貧困學生,便被他們的遭遇打動了。他們家境貧寒卻成績優異,他們沒有像樣的晚餐仍知足上進。她決定幫助他們,帶頭資助了第一個宏志生。與其他資助者不同的是,她不僅為貧困學生送去物質幫助,更關注他們的心靈成長,她是孩子們眼里的“宏志媽媽”。到今年,孫曉蘭已經堅持助學20年。20年來,在她的帶動下,將近200人先后加入她的“助學親友團”,累計幫助貧困學生千余人。在這個大家族里,他們沒有血緣關系,但是他們彼此照亮。

              20年前開啟助學路,被學生稱為“宏志媽媽”

              2018年10月中旬的這個周末,北京正經歷入秋以來的第一次霧霾過程,孫曉蘭帶著記者趨車前往門頭溝,到北京市大峪中學去看望那里的新疆學生。孫曉蘭通常會在周末去看他們,或者接他們出來看書、看電影。

              一路上,孫曉蘭都在聊她幫助過的孩子,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工作、他們的成長、他們的困惑,他們的一切,孫曉蘭都如數家珍。那些名字,她隨口道來。聊到孩子們的進步和成績,她的眼里還會閃過一絲隱隱的得意和滿足。

              退休前,孫曉蘭是北京工美集團經貿公司的經理。1998年的時候,她的美籍華人朋友王先生,在電視上看到了宏志班的報道,就電話聯系她,想要幫助學生。

              孫曉蘭很快和廣渠門中學取得了聯系,并到學校了解宏志班的情況。當時,學校對宏志生免收學費和住宿費,提供早餐和午餐,晚餐由學生自己解決。孫曉蘭就問一名叫李智賓的女生如何解決晚飯,李智賓告訴她,“中午吃飯,菜是限量的,但是主食不限量,我們就帶兩個饅頭晚上吃”。“那菜呢”,孫曉蘭接著問。李智賓說,“阿姨,有饅頭就可以了,不用吃菜。”

              孫曉蘭聽了這番話,心疼不已,也正是這番話開啟了她的助學生涯。當時,孫曉蘭決定從解決“晚飯”做起,標準是每人每月100元的伙食補助和衛生費,高三學生每人每天再加一袋牛奶,這樣算來,每個學生從高一到高三需要3900元。孫曉蘭和在美國的王先生各自幫助了一名學生,孫曉蘭資助的正是李智賓。

              沒想到,從李智賓開始,孫曉蘭的愛心助學活動一做就是20年。在這期間,她聯系國內外的朋友,組成了助學親友團,一直延續至今。20年間,將近200名愛心人士先后加入助學親友團,資助范圍不斷擴大,從最初的廣渠門中學,到大興魏善莊中學、北京宏志中學、北京市大峪中學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累計幫助貧困學生1000多名,發出的助學金以百萬計。

              孫曉蘭告訴記者,“20年前,我們是一個只有漢族、回族、滿族的大家庭,最近10年,又融入了羌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朝鮮族的新成員?,F在,我們是擁有9個民族成員的大家族。”在這個大家族里,他們沒有血緣關系,但是他們彼此照亮。

              2016年,孫曉蘭獲評“北京榜樣”,而在孩子們心里,她始終是他們的“宏志媽媽”。

              奉行“雙助”理念,關心生活更關注心靈成長

              有一本書叫《我們一起雕刻時光》,講的正是孫曉蘭和宏志生的故事。在助學的過程中,孫曉蘭奉行“雙助”理念,她在給孩子們提供物質幫助的同時,更關注他們的精神和心靈。孫曉蘭曾經到一些困難學生家里做家訪,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與他們交流,耐心開導,還會帶他們走訪北大清華,了解名校的歷史文化。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從1990年開始,提前退休的孫曉蘭走進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電影學院,走進藝術系、中文系、考古系、心理系,做起了旁聽生。她曾在12年里,追著一位北大教授,聽了他的三門課,就為了學習傳統文化。她曾走進北京心理學研究生的課堂,學習兒童教育與心理。

              這樣的堅持讓孫曉蘭能更好地理解學生,也帶給學生更深厚的關懷。對此,學生的感受或許更為直接。在大峪中學的一間會議室里,幾名正在接受孫曉蘭幫助的少數民族學生不約而同提到,孫曉蘭給予他們更多的,是對傳統文化的習得和價值觀的塑造,“孫阿姨教的東西能貫穿一生”。

              記者注意到,這些學生隨身都帶著一個筆記本,這些本子上記著很多精彩的詞句——“成熟的標志是自己獨立做出正確的決定”;“只有把抱怨環境的心情,化為上進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證”——這些都是與學生們交流時,孫曉蘭說給他們聽的。他們記下了,也記住了。

              孫曉蘭說,文化似乎不直接關系國計民生,但直接關系民族的性格、精神、意識、思想、言語和氣質。為此,她從2003開始組織學生去看電影。她會要求學生在觀影時記下精彩的臺詞,觀影后,她會帶著學生討論,還將學生們對影片的思考文章打印成集。她還與學生定期組織茶會,分享看書、看電影的感悟,帶學生參觀名人故居,觀看話劇,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已經在云南昆明工作的北川中學畢業生王懷玉提起孫曉蘭,言詞間有感恩更有慶幸,“精神層面的東西我們以前很少接觸,作為資助人,孫阿姨在這方面讓我們跟其他孩子不太一樣”。

              在一起雕刻時光的日子里,宏志生乃至后來新疆班的學生,生活開始變得閃亮。正如大峪中學老師所說的,孫曉蘭把每個孩子都當自己的孩子來愛,她的愛更寬廣,她讓學生看到了未來,看到了更遠的自己。

              孫曉蘭的關懷不僅是寬廣的,還是持續的。宏志生考上大學后,孫曉蘭要求他們選讀第二學位、學習第二外語。她還對學生們說:“你不出去看世界,世界不會來看你。”現在,已經有幾十個學生先后去往美國、德國、英國、瑞典、捷克、印度、韓國、香港學習,攻讀碩士、博士、博士后學位。

              2009年,孫曉蘭60歲生日時,100名學生聯名給她頒發了一份聘書,聘她為“人生導師”。在“致孫阿姨”的敬詞中,孩子們說:“真正的偉大在于把最平凡的事情做到極致,您用您一個人的力量,在潛移默化間影響了我們一屆又一屆的宏志生,使我們能夠真誠地欣賞與感恩生活,感悟人生。”

              很多人說孫曉蘭改變了學生的一生,可是孫曉蘭卻說,學生們也在幫助她,“他們的干凈和安靜,他們的樸實和樸素,一直影響著我們,激勵著我們,要把這件事情做得更好”。

              愛是一個圈,首尾總相連

              孫曉蘭不喜歡“成功”這個詞,“因為它沒有標準?,F在好像掙大錢、買房、買車就是成功。我告訴學生,好人有標準,好人的標準就是對人好的人”。按照這個標準,學生們在大學期間或者工作以后,拿到獎學金、實習費、家教費、工資都會拿出一部分,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愛是一個圈,首尾總相連。行走在有愛的大道上,我們是最幸福的人”。孫曉蘭相信這一點。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北京60多名受過資助的宏志生籌集了幾萬元,由孫曉蘭帶到北川,送給北川中學的同學。研究生畢業后,在昆明工作的王懷玉聯系了10名北川中學的同學,每人每月從工資中拿出50元,一年就是6000元,剛好可以幫助一名大學生完成一年的學業。今年,他們幫助的第一名大學生剛好畢業。2012年7月,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北川中學三位受助學生代表又來到北京,把他們做社會工作掙的錢捐給了東城區紅十字會。

              兒子盧睿也承襲了孫曉蘭的慈善基因,他在出國留學期間用自己打工掙的錢幫助了宏志班的4名學生,還先后8次到北川中學義務支教。

              打開一本厚厚的相冊,孫曉蘭指著其中一張照片說:“這是我幫助的第一個宏志生李智賓結婚時的照片,那天我還是她的主婚人。”說起這些,她滿臉的幸福。

              堅守20年只為學生“需要”

              20年,孫曉蘭把愛孩子當成了幸福,也羸得了千百學子的愛與尊重。對于貧困學生來說,她像媽媽,又像老師,可她給予學生們的智慧與關懷,或許比母愛更深邃,比師心更寬廣。

              20年的堅守,背后只有兩個字:需要。孫曉蘭說,“只要學生們需要我,我就會一直陪伴著他們,和他們一起用時光的刻刀雕出生命的美麗。”如今,孫曉蘭已年屆七旬,她依舊奔走在助學路上,依舊樂此不疲。

              右側廣告

              本網站所有內容屬北京商報社有限公司,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商報總機:010-64101978 媒體合作:010-64101871

              商報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和平里西街21號 郵編:100013 法律顧問:北京市中同律師事務所(010-82011988)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276691 舉報郵箱:bjsb@bbtnews.com.cn

              ICP備案編號:京ICP備0800372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45556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1120220001號

              手机看片久久国产精品,国模精品无码视频,精品熟女日韩中文,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粉嫩